2008年11月8日 星期六

何文田 (27) 附兒時記憶




檢視相簿


拍攝者:史丹利五
年份:2006年
 


檢視較大的地圖


我是一個愛懷舊的人,相信以前的,永遠是美好的。我知道懷舊其實是一種病,是局部失憶,對過去的記憶其實十分糢糊,所以只選擇記著好的一面。我對這種病卻難以自拔,空餘的時間便會想著兒時玩過的玩具、聽過的歌、看過的戲。假期時更會親身走走兒時住過的地方。


九龍塘、紅磡、京士柏(伊莉莎白醫院)交界的何文田,是我出生及十歲前成長的地方。何文田給人的印象是有錢人的居住地。但所指的是公主道以西、何文田山一帶。而我所住的,是東面的地域。那裡住的人沒有西邊的人富有,但一樣可以享受何文田的寧謐。何文田毗鄰油尖旺,卻沒有感染了那處的煩囂。我家的附近只有一個屋邨商場,不算熱鬧,總算自給自足。


先說說何文田的典故。筆者聞說何文田之命名,是因為以前該地由姓「何」、「文」、「田」三個家族所擁有,但此說未知真偽。網上卻有另外一個說法:


根 據 一 份 年 份 久 遠 的 資 料 指 出 , 在 愛 民 村 未 興 建 之 前 , 該 處 是 一 個 名 何 文 田 徙 置 區 的 地 方 , 亦 即 是 保 民 村 和 治 民 村 一 帶 , 在 未 發 展 之 前 , 是 一 片 田 坑 交 錯 的 田 地 , 該 田 地 為 一 位 姓 陳 名 何 文 的 人 士 之 世 襲 產 業 。 戰 前 , 政 府 為 了 發 展 九 龍 中 而 把 該 田 地 徵 收 , 該 地 遂 由 私 人 土 地 變 為 官 地 。 政 府 把 太 平 道 以 東 的 一 部 份 劃 為 住 宅 區 , 一 部 份 山 崗 劃 為 墳 場 。 到 了 一 九 四 九 年 , 因 受 火 災 影 響 的 木 屋 區 民 被 政 府 徙 置 至 當 時 的 何 文 田 已 荒 廢 的 墳 場 , 一 九 五 二 年 , 政 府 正 式 設 立 了 何 文 田 徙 置 區 , 內 有 文 華 村 、 文 華 新 村 、 保 民 村 和 治 民 村 等 等 。 到 了 六 十 年 代 , 因 應 政 府 興 建 愛 民 村 , 該 處 之 村 落 才 陸 續 被 清 拆 。

引錄自「香港地方」http://www.hk-place.com/

 


已有四、五年沒有到過何文田了,現在的記憶只圍繞著幾個地方:以前住的警察宿舍、愛民鸷與就讀的小學。我帶著相機,乘上往九龍城的小巴,打算從九龍城,徒步行往何文田。其實,只要你熟悉九龍的地理,又有充沛的腳骨力與充裕的時間,所有地方都可以用腳走到。例如我可以從彩虹邨走到藍田、旺角。這日的天氣清朗,氣溫宜人,最適合去散散步。


我在九龍城衙前圍道下車,穿過太子道東,到亞皆老街。從天光道上山,經過香港木球會。見景色不俗,便拍下這張相片,是為筆者攝影作品中較為滿意的一幅。


再經過運輸署的考車牌試場,到了農圃道的新亞中學。筆者在中文大學讀書時,是新亞書院的學生。較其他書院生,新亞人會以自己身份為榮,因為書院創校五十多年,經歷百般困難。校歌有云:「手空空,無一物」、「辛苦我奮進,貧困我多情」,前人刻苦經營,至有今日的碩果。加上,新亞的幾位創辦人都是中國近代赫赫有名的學者,錢穆、唐君毅、牟宗三,更顯得新亞書院有一種超然的地位。大三時,我在某哲學課上看過一個十多年前的電視新聞節目,它報導了牟宗三先生的晚年生活。牟夫子就在新亞中學教新儒家學說與康德哲學,閑時與中學生下棋,家就在街口的合一道。我在想:那些與牟夫子下棋的年青人,或人們途經農圃道看見一位穿唐裝衫的老人,會否知道他就是一代儒哲牟宗三?


從天光道向山上行,經過女童院,到達何文田鸷。何文田鸷現有一半是新型公共屋邨樓宇,另一半被夷為平地。我對何文田邨的記憶不多,只記得兒時患過一次大病,媽帶我到那裡看一位西醫。還記得那位醫生習慣打針,說打針比吃藥更有效。


我所熟知的何文田邨一帶有一座配水庫,庫頂上有個球場,圍繞球場的有緩步跑徑。兒時父親間中會帶我去那處跑步做運動。他為了激勵我與哥哥,每跑一圈獎勵五毛至一元。


橫跨佛光街,取公主道前往我兒時的居住地,公主道兩旁的行人路平時甚少途人,可能因為附近沒有民居,兩旁的建築物都是一些教會會所,例如這座綠色的「樂道健康院」。冼杞然導演,鍾楚紅、蔡楓華、黃淑儀演的《薄荷咖啡》,有一幕在這裡取景。還有,警署對面,以灰色大石磚建造,甚有歐洲風味的單層建築。我從來沒有入去參觀過,公主道以西的行人路平時亦人跡罕至,但一到深宵時份,尤其是周末夜,那一邊行人路會很熱鬧,因聚集了看非法賽車的觀眾。


幾經轉折,終於到達了——何文田警察宿舍——我的舊居。警察宿舍有三座,風格沉實穩重,四方無菱角,實用而不求美觀,幾乎沒有多餘的設計與裝飾,是典型現代主義式的殖民地政府宿舍。我就在這裡渡過了人生的第一個十年。今日的警察宿舍,無論是樓宇、花園、電梯大堂、走廊、樓梯,與當年沒有兩樣。只是樓宇的外牆由肉色改成白色。我推門走入B座樓下的管業處,發現內裡的裝修竟跟十多年前一模一樣,管理員仍然使用著殖民地時期的英式深沉而又笨重的木檯凳。


宿舍唯一與以前不同的,是失卻了昔日的熱鬧,因為將要被重建了,住客都紛紛搬離。大廈十室九空,大堂的信箱插滿宣傳品,乘搭電梯的住客疏落。上三字樓,我以前住的8室,大門已緊緊關上,不知道住戶是否搬走了,無謂打擾。遊樂場再聽不見孩童的嬉鬧聲。記得以前為了爭取時間到這裡玩,我與哥哥不惜以最快速度完成家課,事後卻常常被母親抓回重做。


C座樓下的士多與茶餐廳,早在一年前已搬離上址,對面的理髮店亦已丟空。這三家店的名稱比較獨特,叫「合作社」。還記得,士多有一位婆婆在看店,金睛火眼嚴拿高買的街童。茶餐廳有很多《老夫子》看,有「可樂溝鮮奶」出售。理髮店師傅的手勢不佳,老父總帶我去愛民邨剪髮。


然而,每座樓的地下,若非店鋪或辦公室,便是一些空置的地方,有些位置給住客停泊電單車或擺放大件垃圾,但大部分都是空蕩蕩的。以前是孩童遊玩的地方,此刻只剩下三面灰白的牆壁。車位沒有私家車,只有搬運傢私的貨車。以前的一棵樹還是弱幹瘦枝,如今綠葉成蔭,樹下卻沒有人乘涼,不禁令人唏噓。

 
時代不停地變遷,過去了的,只能緬懷。尤其是香港這個高速發展的地方,清拆、重建,是阻不了的。這三座殖民地式宿舍不久將會消失。然而,隔鄰的何文田警署,卻依舊屹立不倒。這座警署的建築風格很獨特,它像一座堡壘,也像空軍基地。如果加點幻想,它甚至似一艘戰艦,一架宇宙太空船。總之,氣勢雄偉,令人肅然起敬。


記得以前父或母經常帶我們到警署的飯堂吃飯,只因飯堂價錢相宜。有時,我與兄長冒險自行走上那裡。因為飯堂的隔鄰有一間遊戲機室,而且歡迎任何年齡人士入場的。差館大閘的站崗員從不攔截我倆,警署飯堂便成為我們的遊戲機中心。其實入差館又有什麼可怕?


宿舍與警署的正對面是「俊民苑」,香港第一座「居者有其屋」屋苑。俊民苑的環境清幽,密度低,綠化高,甚有高尚住宅區的格局。每座樓宇的地下有很多空曠位。兒時上下課的時間,經常見到對面「樂道中學」的學生在那些空曠地方嬉鬧、吸煙。樂道中學是當區知名的Band 5學校,但在我搬離何文田不久後已被清拆。


俊民苑的正門是一間小學,那就是我小一至小三就讀的「領島學校」。但筆者在領島就讀的時間只短短三年,對它的印象不深,只記得那個操場不算大,課室的走廊很暗,校長是禿頭的,小二時在領島上摔過一跤,手腕上的疤痕至今仍在……今日在領島的外圍走一個圈,它的外觀與內裡如舊,但沒有什麼回憶湧來。
 

俊民苑是太靜了,亦太悶。兒時的我們都不會待在那裡,而到隔鄰的愛民邨去。愛民邨是港英政府第一個十年住屋計劃的產物。以現今角度來看,這塊地皮實在是太優越了。環境清幽、旺中帶靜,還有些單位可以看見維多利亞港。愛民邨確實是屋村中的"樓皇" 。電影亦多在愛民邨取景,例如《初戀無限Touch》,筆者好友馬仔參與美指的《當碧咸遇上奧雲》。


愛民邨有一個街市。以前媽經常帶我來這裡買菜,還記得有一次自己走失了,喊著叫阿媽。愛民邨有一座商場,它與現今的屋村商場沒什麼兩樣。以前有一家「愛民超級市場」,很多電視劇經常在此取景。「愛民閣」文具店至今仍在,兒時時常入內買文具。以前商場還有許多玩具店,賣「聖鬥士」、「四驅車」、「魔神英雄傳」,店內還有任天堂紅白機給小朋友租玩,玩的是「熱血高校」、「熱血硬派」、「孖寶兄弟3」,但印象中,我從來沒有租玩過。二樓有兩家酒樓,其中一家以前叫「愛民」的,現在變成歌舞夜總會。另一家以前叫「民天」的,是《朱麗葉與梁山泊》中朱麗葉做知客的那一家。酒樓隔鄰的兒童機動樂園,是一眾"冒險樂園"的前身,現今卻同樣成為成人冒險的"推銀仔"樂園。
 

商場的天台是一個大平台。我、哥與他的一大班同學,便經常留連此地,玩捉迷藏、何濟公、伏匿匿等等,我們是名符其實的百厭街童。除了商場天台,村內每棟樓宇之間的花園,也是我們放肆的地方。我們年少無知,也曾遇過很多驚險事。例如試過兩次被愛民邨的古惑仔撩,其中一次哥更被抓著,幸好最後安然無事。愛民邨盛產古惑仔,以前亦見過他們連群結隊、浩浩蕩蕩的在叫囂。如果我與哥沒有離開何文田,說不定也變成了古惑仔哩。


與十五年前相比,何文田的景貌如昔。在那裡走一圈,感覺是何文田仍然是一個好地方。雖然香港是個彈丸之地,但很多地方我們卻未曾踏足過。就連以前居住過的地方,亦可能相隔十年才回去一趟。我對何文田的感情深厚,若有機會,我會時常回到這裡,重塑兒時的回憶。此刻,想起一首很貼題的歌:


Paul Anka - My Home Town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懷念。住過A同C座

「紀錄香港 Hong Kong Scene」各區相片 檢視較大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