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2008年11月8日 星期六
何文田 (27) 附兒時記憶
檢視相簿
拍攝者:史丹利五
年份:2006年
檢視較大的地圖
我是一個愛懷舊的人,相信以前的,永遠是美好的。我知道懷舊其實是一種病,是局部失憶,對過去的記憶其實十分糢糊,所以只選擇記著好的一面。我對這種病卻難以自拔,空餘的時間便會想著兒時玩過的玩具、聽過的歌、看過的戲。假期時更會親身走走兒時住過的地方。
九龍塘、紅磡、京士柏(伊莉莎白醫院)交界的何文田,是我出生及十歲前成長的地方。何文田給人的印象是有錢人的居住地。但所指的是公主道以西、何文田山一帶。而我所住的,是東面的地域。那裡住的人沒有西邊的人富有,但一樣可以享受何文田的寧謐。何文田毗鄰油尖旺,卻沒有感染了那處的煩囂。我家的附近只有一個屋邨商場,不算熱鬧,總算自給自足。
先說說何文田的典故。筆者聞說何文田之命名,是因為以前該地由姓「何」、「文」、「田」三個家族所擁有,但此說未知真偽。網上卻有另外一個說法:
根 據 一 份 年 份 久 遠 的 資 料 指 出 , 在 愛 民 村 未 興 建 之 前 , 該 處 是 一 個 名 何 文 田 徙 置 區 的 地 方 , 亦 即 是 保 民 村 和 治 民 村 一 帶 , 在 未 發 展 之 前 , 是 一 片 田 坑 交 錯 的 田 地 , 該 田 地 為 一 位 姓 陳 名 何 文 的 人 士 之 世 襲 產 業 。 戰 前 , 政 府 為 了 發 展 九 龍 中 而 把 該 田 地 徵 收 , 該 地 遂 由 私 人 土 地 變 為 官 地 。 政 府 把 太 平 道 以 東 的 一 部 份 劃 為 住 宅 區 , 一 部 份 山 崗 劃 為 墳 場 。 到 了 一 九 四 九 年 , 因 受 火 災 影 響 的 木 屋 區 民 被 政 府 徙 置 至 當 時 的 何 文 田 已 荒 廢 的 墳 場 , 一 九 五 二 年 , 政 府 正 式 設 立 了 何 文 田 徙 置 區 , 內 有 文 華 村 、 文 華 新 村 、 保 民 村 和 治 民 村 等 等 。 到 了 六 十 年 代 , 因 應 政 府 興 建 愛 民 村 , 該 處 之 村 落 才 陸 續 被 清 拆 。
引錄自「香港地方」http://www.hk-place.com/
已有四、五年沒有到過何文田了,現在的記憶只圍繞著幾個地方:以前住的警察宿舍、愛民鸷與就讀的小學。我帶著相機,乘上往九龍城的小巴,打算從九龍城,徒步行往何文田。其實,只要你熟悉九龍的地理,又有充沛的腳骨力與充裕的時間,所有地方都可以用腳走到。例如我可以從彩虹邨走到藍田、旺角。這日的天氣清朗,氣溫宜人,最適合去散散步。
我在九龍城衙前圍道下車,穿過太子道東,到亞皆老街。從天光道上山,經過香港木球會。見景色不俗,便拍下這張相片,是為筆者攝影作品中較為滿意的一幅。
再經過運輸署的考車牌試場,到了農圃道的新亞中學。筆者在中文大學讀書時,是新亞書院的學生。較其他書院生,新亞人會以自己身份為榮,因為書院創校五十多年,經歷百般困難。校歌有云:「手空空,無一物」、「辛苦我奮進,貧困我多情」,前人刻苦經營,至有今日的碩果。加上,新亞的幾位創辦人都是中國近代赫赫有名的學者,錢穆、唐君毅、牟宗三,更顯得新亞書院有一種超然的地位。大三時,我在某哲學課上看過一個十多年前的電視新聞節目,它報導了牟宗三先生的晚年生活。牟夫子就在新亞中學教新儒家學說與康德哲學,閑時與中學生下棋,家就在街口的合一道。我在想:那些與牟夫子下棋的年青人,或人們途經農圃道看見一位穿唐裝衫的老人,會否知道他就是一代儒哲牟宗三?
從天光道向山上行,經過女童院,到達何文田鸷。何文田鸷現有一半是新型公共屋邨樓宇,另一半被夷為平地。我對何文田邨的記憶不多,只記得兒時患過一次大病,媽帶我到那裡看一位西醫。還記得那位醫生習慣打針,說打針比吃藥更有效。
我所熟知的何文田邨一帶有一座配水庫,庫頂上有個球場,圍繞球場的有緩步跑徑。兒時父親間中會帶我去那處跑步做運動。他為了激勵我與哥哥,每跑一圈獎勵五毛至一元。
橫跨佛光街,取公主道前往我兒時的居住地,公主道兩旁的行人路平時甚少途人,可能因為附近沒有民居,兩旁的建築物都是一些教會會所,例如這座綠色的「樂道健康院」。冼杞然導演,鍾楚紅、蔡楓華、黃淑儀演的《薄荷咖啡》,有一幕在這裡取景。還有,警署對面,以灰色大石磚建造,甚有歐洲風味的單層建築。我從來沒有入去參觀過,公主道以西的行人路平時亦人跡罕至,但一到深宵時份,尤其是周末夜,那一邊行人路會很熱鬧,因聚集了看非法賽車的觀眾。
幾經轉折,終於到達了——何文田警察宿舍——我的舊居。警察宿舍有三座,風格沉實穩重,四方無菱角,實用而不求美觀,幾乎沒有多餘的設計與裝飾,是典型現代主義式的殖民地政府宿舍。我就在這裡渡過了人生的第一個十年。今日的警察宿舍,無論是樓宇、花園、電梯大堂、走廊、樓梯,與當年沒有兩樣。只是樓宇的外牆由肉色改成白色。我推門走入B座樓下的管業處,發現內裡的裝修竟跟十多年前一模一樣,管理員仍然使用著殖民地時期的英式深沉而又笨重的木檯凳。
宿舍唯一與以前不同的,是失卻了昔日的熱鬧,因為將要被重建了,住客都紛紛搬離。大廈十室九空,大堂的信箱插滿宣傳品,乘搭電梯的住客疏落。上三字樓,我以前住的8室,大門已緊緊關上,不知道住戶是否搬走了,無謂打擾。遊樂場再聽不見孩童的嬉鬧聲。記得以前為了爭取時間到這裡玩,我與哥哥不惜以最快速度完成家課,事後卻常常被母親抓回重做。
C座樓下的士多與茶餐廳,早在一年前已搬離上址,對面的理髮店亦已丟空。這三家店的名稱比較獨特,叫「合作社」。還記得,士多有一位婆婆在看店,金睛火眼嚴拿高買的街童。茶餐廳有很多《老夫子》看,有「可樂溝鮮奶」出售。理髮店師傅的手勢不佳,老父總帶我去愛民邨剪髮。
然而,每座樓的地下,若非店鋪或辦公室,便是一些空置的地方,有些位置給住客停泊電單車或擺放大件垃圾,但大部分都是空蕩蕩的。以前是孩童遊玩的地方,此刻只剩下三面灰白的牆壁。車位沒有私家車,只有搬運傢私的貨車。以前的一棵樹還是弱幹瘦枝,如今綠葉成蔭,樹下卻沒有人乘涼,不禁令人唏噓。
時代不停地變遷,過去了的,只能緬懷。尤其是香港這個高速發展的地方,清拆、重建,是阻不了的。這三座殖民地式宿舍不久將會消失。然而,隔鄰的何文田警署,卻依舊屹立不倒。這座警署的建築風格很獨特,它像一座堡壘,也像空軍基地。如果加點幻想,它甚至似一艘戰艦,一架宇宙太空船。總之,氣勢雄偉,令人肅然起敬。
記得以前父或母經常帶我們到警署的飯堂吃飯,只因飯堂價錢相宜。有時,我與兄長冒險自行走上那裡。因為飯堂的隔鄰有一間遊戲機室,而且歡迎任何年齡人士入場的。差館大閘的站崗員從不攔截我倆,警署飯堂便成為我們的遊戲機中心。其實入差館又有什麼可怕?
宿舍與警署的正對面是「俊民苑」,香港第一座「居者有其屋」屋苑。俊民苑的環境清幽,密度低,綠化高,甚有高尚住宅區的格局。每座樓宇的地下有很多空曠位。兒時上下課的時間,經常見到對面「樂道中學」的學生在那些空曠地方嬉鬧、吸煙。樂道中學是當區知名的Band 5學校,但在我搬離何文田不久後已被清拆。
俊民苑的正門是一間小學,那就是我小一至小三就讀的「領島學校」。但筆者在領島就讀的時間只短短三年,對它的印象不深,只記得那個操場不算大,課室的走廊很暗,校長是禿頭的,小二時在領島上摔過一跤,手腕上的疤痕至今仍在……今日在領島的外圍走一個圈,它的外觀與內裡如舊,但沒有什麼回憶湧來。
俊民苑是太靜了,亦太悶。兒時的我們都不會待在那裡,而到隔鄰的愛民邨去。愛民邨是港英政府第一個十年住屋計劃的產物。以現今角度來看,這塊地皮實在是太優越了。環境清幽、旺中帶靜,還有些單位可以看見維多利亞港。愛民邨確實是屋村中的"樓皇" 。電影亦多在愛民邨取景,例如《初戀無限Touch》,筆者好友馬仔參與美指的《當碧咸遇上奧雲》。
愛民邨有一個街市。以前媽經常帶我來這裡買菜,還記得有一次自己走失了,喊著叫阿媽。愛民邨有一座商場,它與現今的屋村商場沒什麼兩樣。以前有一家「愛民超級市場」,很多電視劇經常在此取景。「愛民閣」文具店至今仍在,兒時時常入內買文具。以前商場還有許多玩具店,賣「聖鬥士」、「四驅車」、「魔神英雄傳」,店內還有任天堂紅白機給小朋友租玩,玩的是「熱血高校」、「熱血硬派」、「孖寶兄弟3」,但印象中,我從來沒有租玩過。二樓有兩家酒樓,其中一家以前叫「愛民」的,現在變成歌舞夜總會。另一家以前叫「民天」的,是《朱麗葉與梁山泊》中朱麗葉做知客的那一家。酒樓隔鄰的兒童機動樂園,是一眾"冒險樂園"的前身,現今卻同樣成為成人冒險的"推銀仔"樂園。
商場的天台是一個大平台。我、哥與他的一大班同學,便經常留連此地,玩捉迷藏、何濟公、伏匿匿等等,我們是名符其實的百厭街童。除了商場天台,村內每棟樓宇之間的花園,也是我們放肆的地方。我們年少無知,也曾遇過很多驚險事。例如試過兩次被愛民邨的古惑仔撩,其中一次哥更被抓著,幸好最後安然無事。愛民邨盛產古惑仔,以前亦見過他們連群結隊、浩浩蕩蕩的在叫囂。如果我與哥沒有離開何文田,說不定也變成了古惑仔哩。
與十五年前相比,何文田的景貌如昔。在那裡走一圈,感覺是何文田仍然是一個好地方。雖然香港是個彈丸之地,但很多地方我們卻未曾踏足過。就連以前居住過的地方,亦可能相隔十年才回去一趟。我對何文田的感情深厚,若有機會,我會時常回到這裡,重塑兒時的回憶。此刻,想起一首很貼題的歌:
Paul Anka - My Home Town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懷念。住過A同C座
2015年3月17日 凌晨4:35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紀錄香港 Hong Kong Scene」各區相片
檢視較大的地圖
「紀錄香港」簡體版
English Version
本站已儲
存
香港相片
6118
張
最新上載
各區相片集
本站序言
及宣傳短片
Panoramio相集
雜誌報導
聯絡
及鳴謝
本站最新相片/影片
►
2010
(13)
►
11月
(1)
►
10月
(2)
►
9月
(2)
►
8月
(1)
►
6月
(1)
►
5月
(1)
►
4月
(1)
►
3月
(2)
►
2月
(2)
►
2009
(35)
►
12月
(1)
►
11月
(2)
►
10月
(2)
►
9月
(4)
►
8月
(1)
►
7月
(1)
►
6月
(1)
►
5月
(4)
►
4月
(6)
►
3月
(3)
►
2月
(5)
►
1月
(5)
▼
2008
(73)
►
12月
(13)
▼
11月
(60)
屯門福亨村 (14)
屯門藍地 妙法寺 (41)
清拆前後的灣仔利東街 (30)
太白台 (14)
西環 山市街 吉席街 (3)
何文田 2008年 (40)
愛秩序灣 (15)
北角 明園西街 (15)
石硤尾 (13)
北角 新光戲院 馬寶道 (38)
中環街市 (29)
新蒲崗 (23)
觀塘市中心 裕民坊 (39)
茶果嶺 (39)
船灣淡水湖 (19)
堅尼地城 石塘咀 (50)
何文田 (27) 附兒時記憶
馬鞍山礦場 (19)
澳門街
澳門 (78)
流浮山、西部通道 (46)
藍地 虎亨下邨 (18)
藍地 石礦場 (30)
藍地 褔音學校、南安佛堂 (19)
南邊圍村、南生圍 (71)
元朗 十八鄉 大橋村 (13)
天水圍、錦田 (28)
大生圍 影片
東涌纜車 昂坪 天壇大佛 (29)
大澳 (33)
東龍島 (33)
曾大屋 (6)
沙田 大圍 (6)
扎山道 影片
啟德明渠
鑽石山 大磡村影片
深水埗西 (87)
長沙灣 青山道 (45)
官涌 油麻地 西九龍 文華新村 (74)
大角咀 (68)
舊啟德機場 土瓜灣 (39)
"環"字八街 (61)
土瓜灣 (58)
九龍城寨 (139)
牛頭角下邨的最後歲月
牛頭角下邨 (50)
香港仔水塘 (19)
鯉魚門 YouTube 短片
香港仔 鴨脷洲 (61)
黃竹坑邨 (38)
鰂魚涌 北角 炮台山 (63)
中西區夜 (30)
船街 南固臺 (34)
灣仔街市、藍屋等 (83)
本站序言及宣傳短片
70年代中環 (6)
香港電影遊蹤 Hong Kong Movie Trekker VOL: 1 港島西
西營盤 第一、二、三街 (81)
各區相片集
本站資料、聯絡與鳴謝
搜尋「紀錄香港」圖片
精選相片
「紀錄香港」宣傳片
連結
史丹筆記
史丹YouTube一台
史丹YouTube二台
豪傑製作 High and Low Production
史丹筆記 Stanley5's Blog
金屬狂人 - 日本Cult至尊:鐵男-金屬獸
- 11/19/2011
Cult片講座 - 世界Cult潮”溝”港產
- 12/2/2012
香港寓言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 12/2/2012
掌門之選 - 怪雞B級片廠牌Something Weird Video精選
- 11/5/2012
罄竹難書 - 毛澤東的大饑荒
- 10/20/2012
訂閱「紀錄香港」
發表文章
Atom
發表文章
留言
Atom
留言
追蹤者
1 則留言:
懷念。住過A同C座
張貼留言